來源:本站 發布時間:2019/08/16
宏德雨,十年經驗,值得信賴,堅持本質貫標,幫助企業打造6個新型能力,可根據企業的不同情況,確定下證周期,100%拿證,零風險保證!
什么是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
兩化融合是指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集中精力發展研發、設計、銷售、管理等高附加值產業鏈環節,實現產業高端環節的集聚和產業的快速增長。中國兩化融合,地位堪比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和德國的工業4.0;兩化融合是國家戰略性部署!
背景: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世界上沒有一個大國是不搞制造業的,而世界發展的歷史也一再證明,沒有堅實的制造業作為支撐,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而現代化國家在國際社會上有時候被稱呼為工業化國家,也從側面表明了制造業的重要性。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管理原則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有以下九項管理原則:
a.以獲取可持續競爭優勢為關注焦點;
b.強調兩化融合的戰略一致性;
c.強調領導的核心作用;
d.需要全員參與、全員考核;
e.重視過程管理;
f.實行全局優化;
g.講求循序漸進,持之以恒;
h.重視創新;
i.進行開放協作。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價值
(1)轉型升級:傳統企業在如今的市場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進行兩化融合貫標是轉型升級,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路徑。
(2)實力認證:企業兩化貫標類似于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貫標,既是企業兩化融合水平的直接體現,又是企業綜合實力的一項認證,對企業品牌影響力的傳播極具價值。
(3)競爭優勢:以新型能力的培育作為兩化融合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將技術進步、組織變革、流程優化以及數據分析利用等轉化為企業的新型能力,提高競爭力。
(4)規避風險:通過頂層設計,規避企業信息化建設常見問題和風險,護航企業良性發展。
(5)提升管理:通過咨詢診斷及制度優化,提升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工具規范企業發展。
(6)獲得政府的獎勵
兩化融合貫標評定補貼:
貫標給企業帶來的好處
1政策傾斜
廣東省明確表示,通過評定的企業將在省技術改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專項資金政策上給予優先支持
2項目申報優先,評選加分
工信部明確提出,優先從符合兩化融合標準要求的企業中選擇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在工業轉型升級項目的CPS測試驗證解決方案應用推廣任務申報中,通過兩化融合評定的企業加6分
3政府采購、市場采信
在政府采購、市場采信機制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在政府采購方面,已將是否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作為評價指標之一。徐工、濰柴等龍頭國企也將優先選擇通過評定的企業作為供應商
4其他
供應商遴選與評價、銷售授信、招標投標、金融機構投融資、社會組織的企業評獎評價、中央企業信息化考核、資質認證等領域具有巨大優勢
企業為何要啟動兩化融合貫標
國家層面:
《中國制造2025》規劃提出,中國制造業要從單純性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而兩化融合正是面向服務型生產型企業強有力的技術工具。
中國《“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明確提出:加強兩化融合管理體系標準制定和應用推廣,推動業務流程再造和組織方式變革。
目前國家對兩化融合有資金扶持,以后相繼出臺的一些政策可能會以兩化融合為基礎條件,也就是說企業是必須完成兩化融合的。
兩化融合公司管理收益:
只有進行兩化融合,才能實現設計扁平化、制造扁平化、渠道扁平化、供應扁平化、服務扁平化,才能使產品生產的效率和準確率有質的飛躍,才能獲取并保持遠超同行的可持續競爭的優勢。
通過評定企業著力打造的六大類新型能力:1、研發創新能力2、生產管控能力3、供應鏈管理能力4、財務管控能力5、經營管控能力6、用戶服務能力
序號 | 新型能力類別 | 各類新型能力的重點方向 |
1 | 研發創新類能力 | 基于客戶需求的數字化快速定制研發 |
產品研發、工藝設計、生產制造一體化 | ||
在線、異地協同研發 | ||
2 | 生產管控類能力 | 產能平衡與穩定生產 |
精益生產與敏捷制造 | ||
質量、安全、節能、環保的精細化管控 | ||
3 | 供應鏈管理類能力 | 供應鏈協同運營 |
銷售、采購、物流、庫存、資金的精細化創新管控 | ||
4 | 財務管控類能力 | 財務與業務集成 |
成本精細化管控 | ||
集團型企業財務集中管控 | ||
5 | 經營管控類能力 | 一體化高效經營管控 |
復雜項目的精細化管控 | ||
基于數據分析的智能決策 | ||
集團型企業資源集中共享與協同運營 | ||
6 | 用戶服務類能力 | 精準營銷 |
用戶互動與敏捷服務 | ||
客戶訂單的快速響應與交付 | ||
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 |
1、研發創新能力
目前,我國企業打造研發創新類能力的重點方向聚焦在三個方面——59.3%致力于優化基于客戶需求的數字化快速定制研發水平,占據主導地位;22.1%致力于提升在線及異地協同研發水平;18.6%注重實現產品研發、工藝設計、生產制造的一體化。
2、生產管控能力
目前,我國企業打造生產管控類能力的重點方向聚焦在三個方面——43.0%致力于實現精益生產與敏捷制造;34.4%致力于實現產能平衡與穩定生產;22.6%致力于持續提升質量、安全、節能、環保的精細化管控水平。
3、供應鏈管理能力
目前,我國企業打造供應鏈管理類能力的重點方向聚焦在兩個方面——68.0%致力于實現供應鏈協同運營;32.0%致力于在供應鏈的銷售、
采購、物流、庫存、資金管理等方面進行精細化創新管控。
4、財務管控能力
目前,我國企業打造財務管控類能力的重點方向聚焦在三個方面——34.2%致力于實現財務和業務集成;47.9%致力進一步優化成本精細化管控水平;17.9%致力于實現全集團的財務集中管控。
5、經營管控能力
目前,我國企業打造經營管控類能力的重點方向聚焦在四個方面——45.5%致力于優化和提升一體化高效經營管控水平;10.9%致力于提升復雜項目的精細化管控;21.8%致力于推進基于數據分析的智能決策;21.8%致力于實現全集團的資源集中共享和協同運營。
6、用戶服務能力
目前,我國企業打造用戶服務類能力的重點方向聚焦在四個方面——22.7%致力于提升精準營銷水平;31.9%致力于提升客戶互動與敏捷服務水平;35.3%致力于實現訂單驅動的客戶快速響應;10.1%致力于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追溯。
兩化融合政策收益
1、政策優先支持
相關項目 | 資金總額(萬元) | 補貼額度 |
智能制造示范 | 5000 | 按投入 30% |
技術裝備及管理提升 | 1000 | 按投入 20% |
戰略性新興產業 | 300 | 固定金額 |
企業管理大獎評選 | 50 | 固定金額 |
企業信息化建設 | 200-300 | 按投入20%-30% |
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示范企業 | 50 | 固定金額 |
品牌培育 | 100 | 按投入 30% |
上云上平臺 | 按投入 | 多建立20萬 |
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 | / | 優先推薦 |
區域 | 評定獎勵(萬元) | 示范企業獎勵(萬元) | 合計(萬元) |
深圳市 | 30 | 50 | 80 |
寶安區 | 100 | / | 130 |
大鵬新區 | 100 | / | 130 |
龍崗區 | 30 | / | 60 |
龍華區 | 15 | / | 45 |
南山區 | 20 | / | 50 |
福田區 | 15 | / | 45 |
羅湖區 | 20 | / | 50 |
服務流程分為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和資金申報兩大部分。
A. 貫標時間點(輔導至評定通過約 7 個月,以下時間以 2019 年 6 月啟動為例)
時間安排 | 貫標流程 |
2019 年 6 月 | 啟動貫標 |
2019 年 6 月 | 管理診斷及優化 |
2019 年 7 月 | 信息化戰略規劃/優化 |
2019 年 7 月 | 需求分析與解決方案設計服務 |
2019 年 8 月 | 體系策劃服務 |
2019 年 8-9 月 | 貫標過程服務 |
2019 年 10 月 | 績效評估與持續改進 |
2020 年 1 月 | 邀請評定機構進行評定,獲取證書,證書有效期為 3 年 |
時間安排 | 資金流程 |
約 2020 年8-10月 | 貫標評定獎勵資金政策下發,根據政策提交獎勵資金到賬(貫標評定資金) |
約 2020 年6-10月 | 企業所在區配套獎勵資金政策下發, 根據政策提交獎勵資金申請 |
投入及收益
3.1 項目人力投入(除參加培訓外,合計工作量約 30 個工作日):
人力資源投入 | 部門 | 工作量 |
IT 部門 | 10 個工作日 | |
體系部門 | 10 個工作日 | |
財務部門 | 2 個工作日 | |
人事部門 | 2 個工作日 | |
戰略部門 | 3 個工作日 | |
其他新型能力部門 | 3 個工作日 | |
合計 | 30 個工作日 |
各部門具體工作安排 | ||
涉及部門 | 任務安排 | 所占人天比例 |
最高管理者 | 1. 制訂兩化融合方針和目標 | 2% |
2. 發行兩化融化組織體系 | ||
3. 任命管理者代表 | ||
4. 發行《兩化融合手冊》 | ||
管理者代表 | 1. 審核新型能力和兩化融合目標 | 3% |
2. 發行體系文件(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書) | ||
戰略規劃部 | 公司戰略規劃、優勢的提供 | 5% |
IT 部 | 1. 信息系統的實施文檔 | 50% |
2. IT 相關文件的修改 | ||
3. 信息安全、運維管理等 | ||
體系部門 | 1. 體系文件編寫和發行 | 30% |
2. 完成兩化融合管理體系的策劃工作 | ||
3. 組織內審、管審及編制相關計劃、報告等 | ||
財務部門 | 1. 提供財務管理制度(預算及資金使用) | 2% |
2. 近一年的兩化融合建設投入(信息化投入及工業化設備投入)和 2019 年的預算 | ||
人資部門 | 1. 培訓績效管理制度 | 2% |
2. 年度培訓計劃(含兩化融合)及相關的培訓記錄 | ||
3. 培訓考核記錄、績效考核記錄 | ||
采購部門 | 提供新型能力承載系統的購買合同及驗收報告 | 1% |
設備部 | 1. 設備清單和近期設備維護保養記錄 | 3% |
2. 設備風險評估 | ||
3. 設備風險應急預案 | ||
新型力業務部門 | 提供新型能力目標的完成情況即糾正預防 | 2% |
貫標認證的輔導費和官費如何申報補貼
一、企業管理咨詢資助項目(補貼50%)
支持民營及中小企業實施專業化管理咨詢項目,特別是對企業發展壯大起關鍵性作用、以“打基礎、管長遠”為目標的企業制度化、變革性建設為重點的管理咨詢項目,主要包括:①企業發展戰略類;②技術創新體系與機制建設類; ③市場營銷體系建設類;④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類;⑤企業生產經營與管理流程再造類。以上項目僅表現為某一技術、產品或品牌的宣傳與廣告策劃;單一項目商業計劃書或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單純人才素質測評和相關產品或體系的國際標準認證,不符合資助范圍。該補貼重點向小微型企業傾斜,對項目實際發生費用給予補貼。
二、小型微型企業培育資助項目(補貼50%)
支持符合我市產業方向的小型微型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構建核心競爭力,對其在專精特新方面的投入費用給予補貼。
三、企業信息化建設扶持(補貼30%)
支持工業企業關鍵業務環節信息化的綜合集成及模式創新。重點支持大規模個性化制造、精益制造、準時制造、敏捷制造、虛擬制造、網絡協同制造、綜合集成制造、按需制造等模式創新,及支撐全業務全流程互聯網轉型的集成創新。
四、質量品牌雙提升扶持(補貼30%)
支持品牌企業為提升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產品和服務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而開展的品牌戰略規劃、品牌渠道建設、品牌營銷推廣、品牌國際化與交流合作等項目建設;支持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先進質量工具導入、質量檢測和非強制性質量認證等項目建設;支持企業開展質量品牌人才隊伍建設等。
部分輔導客戶(紅色部分是上市公司):